|
除了“震惊部”,UC用什么姿势在“头条”中刷存在发表时间:2021-03-09 11:39 媒体中最快的媒体要闻,uc头条广告最全面的财经舆情,最敏锐的媒体投资风声,最前沿的媒体趋势变化,是资讯门户也是工作平台,近万名财经记者注册,二十万主流财经人群实时关注。 三月二十七日,UC订阅号发布数据显示,自去年八月升级内容平台以来,共获得300,000次访问,超过了24个阅读账号;信息流内容日曝光超过90亿次;订阅号文章日阅读时间超过825万小时,累计获得订阅时间在半年内增加了12倍。 另外,UC还发布了去年12月上线的“W+”量子计划“十亿内容创作”的数据:三个月内累计奖金总额达2965万元。 值得注意的是,这是阿里UC升级新媒体平台后,首次发布的数据报告。 自去年4月UC浏览器转变为新媒体平台“uc头条广告”以来,依靠阿里巴巴大数据技术的优势,以及自身庞大的用户群,通过内容的引入和布局,UC在内容分发领域,在今日头条和腾讯等门户分发的阻截下,艰难地站稳了脚跟。 如何使浏览器逐步成为内容分发平台? UC浏览器成立于2004年,是国内最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之一。在此基础上,UC通过技术创新,节约了用户的上网时间和流量,迅速占领了市场,并切入搜索引擎、阅读、手机分发、手游等领域。 在2014年,UC在距投资阿里已有五年之久的时间里最终被阿里收购,从而开启了向新型媒体平台的转型。去年四月,时任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的俞永福宣布:UC浏览器将全面转型。实施“媒体赋能计划”,创建“内容商店”,使媒体由传统的内容供应商转变为内容服务商。 俞永福 5月10日,坐拥5亿用户流量的UC浏览器发布了UC订阅服务,进军自媒体平台。八月二十三日,UC浏览器正式升级为UC,实现对“新媒体大数据平台”的全面升级。UC也发布了一个数据驱动的独立信息应用程序“UC头条新闻”。UC联合创始人、阿里移动公司UC总裁何小鹏在发布会上指出,UC升级,是内外条件成熟的产物。 在微博、微信将整个因特网产业从web1.0时代带入web2.0时代、智能机将因特网从PC互联网升级到移动互联网之后,流量的分发模式早已改变,“内容”取代“位置”成为新的流量入口。借助机器(算法)抓取内容并根据用户习惯实现精准推送,今日头条等公司的强势崛起也证明,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、内容需求、阅读场景都在改变,内容生产逻辑发生了深刻变化。另一方面,UC凭借12年积累的浏览器入口,构建了内容生态基础架构,也可以更好的反哺内容创作者。 标题同质化,UC转型如何刷存在感? 尽管UC拥有超过亿的用户,但它仍然借助广告为新产品造势,以获取更多的流量,UC选择了9家报纸同时投放整版广告,制作刷屏话题,同时也承包了海航飞机的广告宣传,并在机身上打出了“六亿人头条新宠”、“读头条新高度”等广告语。UC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。 但是,问题在于,uc头条广告“头条化”的不止是浏览器UC,内容分发平台之争,今日头条、企鹅号、百家号、天天快报等风起云涌,网易、搜狐、新浪、凤凰网等传统网站也都在主动或被动地适应和改变。就连淘宝,京东,大众点评等电商也出现了“头条”。除争夺入口,依靠自身资源优势扶持自媒体,更斥资补贴内容制作,2016年下半年的内容补贴大战,最闪亮的就是下血本的“XX亿”内容补贴数字。 这就是说,uc头条广告面对同质化严重的内容平台,UC市场需要回答“与今日头条相比有什么不同?”能不能体现出在般配阅读方面比今日头条等有更高的效率和效果?相对于《每日快报》这种从门户网站开发出来的产品,UC在内容运营上的竞争如何? 特别是UC,没有内容原创团队,uc头条广告只能通过补贴和广告分成吸引新内容。另一方面,UC平台所提供的“舆情分析、用户画像、热点洞察”等服务,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,并不具有独特性,UC目前可以说没有找到与内容创造者共存的商业模式,事实上,这一问题在头条新闻中也是很常见的。uc头条广告 《UC震惊部》,标题党的标签难以撕掉。 到了2017年,UC这个名字又一次成为互联网高频词汇,但这不是因为品牌传播,而是因为标题党。 "震惊!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的死亡法则,“震惊!一个女人居然在大白天做这样的事!”…众多不停的大标题让UC超越了被称为“标题党鼻祖”的网易,并一度兴起UC震惊部的梗,甚至在网络上也兴起了造句大赛,UC震惊部也成为互联网上“求才求智”的一个部门,并由此衍生出沉默部、惊呆部、惊尿部、脸红部等等。 业内认为,未来UC作为阿里大文娱板块的组成部分,将通过整合阿里的商业模式来弥补自身的短板,将各大文娱板块打通,将具备和今日头条等竞争的实力,但从目前情况来看,这个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,我们拭目以待。 |